数字如潮人如水 -1

#这个系列是为了写一下生活中的各种数字化洪流,名字取于 学而时嘻之 的同名文章

数字如潮人如水 -1- 从一次书展说起

昨天,我去了一趟书展。本来以为会是一场有意义的活动。结果去到的时候,我被吓倒了:诺大的会场里面人山人海,各个出版社摆成各种摊位,里面摆着不同种类的书籍,到处都贴着全场七五折的标语。在人群中忍着推推攘攘的我感到一阵茫然,而且我穿着凉鞋因而被人踩了不下N+1次,身高的差距使我不得不忍受奇奇怪怪的味道和沉降下来的二氧化碳……
重点是,我找不到我想找的书。
没错,那里是有很多很多的书籍,五彩斑斓的封面充斥眼前。问题是,我不知道如何搜索,我拿起过几本书翻了两番然后放下,走到别的书堆前,然后我就失去了耐心,不停地逛啊逛,仅仅凭着书的封面和名字来感受一下它能不能“catch my eyes”。无疑,这是一种低效的方法。最后,我逛了一圈——在这里我表示强烈不理解女性逛街的乐趣,在人群中寻找宝藏那样的经历绝对不是一段愉快的时光——在角落里,百无聊赖地打开手机,上 amazon ——比较物价发现很多书都是七折以下的——等同行的伙伴出来。
我终于明白, amazon 等网络书籍供应商带给生活的变化有多么大。几年前,我也来过书展,依稀记得当时很耐心地一排书一排书地找过去。可是,之后我被网络书店宠坏了,再也回不去了。

传统书店,图书馆,书展等,面临着数字化狂潮的冲击。它们更难被检索,需要顾客自己去找;它们占地不得不广阔,因为书籍总要占那么的体积;它们提供的纸质书,面临着各种损坏的风险。相比之下,网络书店有着更好的服务;24小时服务,不占面积,没有人流汹涌的隐患,上门服务。
网络书店的重点是,提供了便捷的检索服务。
我去书展,本来想着,如果能够找到一本心仪的书籍,那该多好啊。可是我失望了,那是大海捞针般的做法。
回到电脑手机,或者什么比较先进的联网的电子产品面前,amazon,dangdang豆瓣等上面有着我购买,读过的各类书籍,以及机器或者人工提供的推荐书籍,那里有着比传统书店更加便宜的折扣,因为是直接从出版社那里拿货的。
网络书籍供应商或者不能给我惊喜,但至少,我比较容易地找到有目标的书籍。如果网上都没有了,那么恐怕要去很专业的图书馆里面寻找了——一般来说,就我以及很多人而言,没有这种需求。
于是,至少在书籍上来说,我发现,购买过程的数字化已经很容易地取代了传统书籍寻找后购买在我心中的地位。

除了书籍购买过程的数字化之外,恐怕世界已经看到了下一阶段:购买对象——书籍——的数字化。
很多人争辩说,看东西还是有着一本纸质书在手上更加舒服,更加不容易走神。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少青少年都或多或少地有过网上看小说或是什么书籍的经历。就中国最为有名的起点小说网而言,上面很多小说都是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字,要是这些书变成纸质书,所需要的书本厚度和全套 Harry Potter 相当。如果有几套……
然而,满满一书架的书,换成电子版一部稍微先进一点的手机就能装满。
昨天书展的时候,我稍微理解了一些偏激的人的想法,“我买书,尽量买电子版的。”我明白了 Kindle 为什么有市场,老实说,我以前认为这么一个单调的玩意儿就是傻逼,还不如多加几百美元换一台平板电脑呢。它纯粹的读书功能正是为了让那些“有着一本纸质书在手上更加舒服”的人取得一个电子化阅读行为与传统阅读习惯的平衡。amazon上现在很多书都有纸质书版和 Kindle edition,后者还分有付费免费的种类。我家里有很多书,我渐渐地为了哪里放它们而苦恼。后来,我都懒得买书,收集电子书成为我的爱好之一。各种电子书分享网站(鉴于中国的特殊情况),以及提供正版书籍的 Google BooksKindle Store,已经提供了很多很多传统书籍的电子化版本。我个人认为,买很多书的话,还是找个 Kindle 来储存阅读更为舒畅,也保留了我对纸质书朝代的眷念。

没错,传统书店,图书馆,乃至出版业甚至报业,显然已经走向没落。更进一步地,纸质书籍也走向末朝。渐渐地,图书馆里面,窗外斑驳,投射出专心读书的美丽侧影也终将成为历史的剪影。我们不再去书店或图书馆,而是在家里下单,或者直接通过某部电子产品获得网络上呼哨而来的数据洪流,脑海里闪过纸质书籍时代的历史,正和纸质书大量普及时,人们对羊皮卷和竹简所感伤的情形相似。